CNBC近日報道稱,5G技術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。5G遠不止高速移動互聯網。在業內眼中,5G是可以支持下一代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,其將為未來幾年上線的數十億互聯網設備、智能城市以及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支撐。
爭奪的焦點,在于移動互聯網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達成一致的“標準”,以便于制造電信設備的公司以及移動運營商能夠在全球推廣該技術。
近日舉行的2018年5G峰會上,工信部表示,目前5G第一階段的國際標準已經制定完成,5G標準的第二版本已經啟動,優化方向重點在5G物聯網應用場景的增強。一些重點的先行領域,包括新媒體,虛擬現實,無人機、電力行業、公安系統等都將成為重點研究的方向,在今年年底的時候能夠實現5G系統的商用和預商用。
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,包括中興華為等通信設備商,以及三大網絡運營商,全面參與了5G國際標準制定,新型網絡架構等多項技術方案被國際標準組織采納。
2月份的MWC2018,高通、中移動、中興率先聯合進行5G三方IoDT演示。同期,華為發布了首款3GPP標準的5G商用芯片和基于該芯片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——華為5GCPE。中移動還聯合高通、英特爾、三星、中興、聯想、HTC、華為、聯發科等全球20家終端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啟動“5G終端先行者計劃”,積極推進5G終端產業的創新與成熟。
4月初,中興通訊在廣州打通國內首個基于3GPP R15標準的5G電話,中興相關5G產品已經涵蓋核心網設備、接入設備、無線設備、承載設備、云計算設備及終端設備等。在5G預商用方面,中興與中國移動、高通等合作Pre5G網絡部署,并在全球60多個國家部署110多個網絡。
6月底的MWCS2018期間,全球首個5G全息視頻通話在上海正式打通。
7月初,中國移動又在雄安成立中移(雄安)產業研究院。研究院涉及國家重大創新項目落地,及5G網絡建設、智能交通、行業應用等領域的研發工作,并構建創新體系和開放共享的研發生態。
目前,我國已經突破大規模天線、網絡編碼等關鍵技術,各項測試工作將加速進行。確保今年底前推出符合第一版本5G國際標準的商用系統設備。
中國企業奮起直追的同時,諾基亞和愛立信等歐洲公司也在5G領域投入更多人力物力,真正的競爭正在展開。高通和英特爾等美國芯片制造商以及運營商也參與其中。
根據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IPO)的數據,中國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3.4%,而美國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僅為0.1%。中興和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兩家專利申請者,這也凸顯出中國的技術巨頭正在建立一個龐大的知識產權庫。
5G話語權爭奪的背后,與其利害攸關的是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。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,預計到2035年,5G的全球經濟產出將達到12.3萬億美元。
整體而言,業內普遍認為包括美國、中國和歐盟在內,目前都是推動5G以及5G標準的重要力量。在5G推動以及國際標準的確立過程中,中國已經成為重要角色之一。
這其中,中興是全球唯二能夠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廠商。5G將在明年正式開啟商用,中興通訊也是少數能夠第一時間提供商用解決方案的廠商之一。隨著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(BIS)暫時取消了一部分對中興的拒絕令,中興將逐步恢復和美國公司的合作和業務,前景可期。
從未來的5G構架速度、普及速度以及整個市場發展能力來看,中興、華為等中國企業無疑可以并且已經走在了世界前頭,目前eMBB場景對應的3D/超高清視頻已經進入運營商與通信企業的服務項目,5G商業試點也已經在一線城市陸續啟動,5G對于中國和中國企業是一次重大機遇,等我們每一個人都用上5G的時候,可能才是真正看出水平的時候。
來源:通信產業網